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2872952516019084625 TOC_STYLE_ID = feeds_default track_id = eea52121-dfa5-4932-af56-0b75fbf45cac_784594555367 share_to =微信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多项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措施。总共有13级台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那么民间投资“三十条”为何重点关注放准入、疏通堵、强化保障三个方面呢?对未来民间投资的发展转型将会产生怎样的推动和影响?为什么要促进民间投资? “第十三条”与“第十七条”的主要区别和突破是什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奇:国家鼓励民间资本的形成。两年前发出的“17条”已具有很强的背景,为企业在一定情况下纾困、解决困难提供政策支持。当时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民营企业继续开工、更快达产、解决问题。当时,“十七步”出台。相比以往,此次推出的“第十三条”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指破冰。过去很多口头上不一定能执行的政策,现在已经变成了非常明确的“第十三条”。此外,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明确了过去不明确的规则。从产业发展方向看,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生产领域正在鼓励民营企业大胆进入。可以说,嘴越宽,民营企业的受益感就越大。做什么的保单中的具体数字(如10%份额和30%预付款)表明了什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奇:大家讨论得最热烈的就是这两个具体数字。过去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表述,大家都觉得不解渴。目前提出的持股比例超过10%,意味着民间资本在参与重大项目时有一定的发言权,也可以进入董事会并发挥顾问作用。与过去相比,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如果比例没有达到10%,可能就是一个没什么可说的隐形股东,民间资本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打破这一比例是一个标志性信号。收购的首期付款增加至30%。我认为政策的制定也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它可以极大地缓解中小私营企业的资金压力。企业参与项目建设时。项目启动后,可能会出现大量资金需求。此时缴费比例提高,多数民营企业不会受到资金流动的压力。什么是“转折点系统”?如何化解创新风险?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奇:创新点不是和国家推出多少资金成正比的。国家推出的“创新积分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认定民营企业技术价值而发明推出的一套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这个指标体系对创新型民营企业进行评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公司的主要竞争力在哪里,投资机构也可以更好地看到公司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提供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时,信息双方的n会更加对称,有一套指标体系的公司自然会得到更多资本的青睐。与此同时,政府也更加明白企业不能依赖于一家公司。政府财政补贴、银行和其他投资机构共同保护有前途的孩子,所以“创新积分制度”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发明。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如何共同适应高质量发展?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奇:中国市场2亿多主体中,类型不同、实力不同、规模不同。从未来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龙头工业企业和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应该大胆参与国家提供的重要重点项目和瓶颈项目的瓦解,应该多开展一些工作。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怎么办?我认为我们还是要紧紧跟随国家战略,走“专家、专家、创新”的发展道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最好的产品和品质,赢得自己的人生空间,成为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专家和隐形冠军。这样,不同的企业就会在错误的位置上竞争,回避参与。相反,他们可以打开自己的发展天花板,寻找合适的领域和空间。未来如何协调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奇: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属于竞争关系,也不属于契约关系甲乙双方的关系,其实只是各自的优势不同,所涉足的领域也可能不同。更大的期待是国企和民企能够携手共建更好的产业生态。在这个产业生态系统中,国企做的是技术工作,比如开放更多的场景资源,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市场机会。中小民营企业在创新上各尽所能,补齐产业链短板、痛点,形成协同创新、联合创新的高效格局。我希望看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双赢,生态林蓬勃发展。主编:谭周 发言时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