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如何? 10月22日,市统计局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果概览》(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成渝地区经济圈GDP将先后跨越两个“万亿元大关”,其中2021年将达到7万亿元,2021年将达到7.5万亿元; 2023年达到8万亿元,突破8.2万亿元;到2024年将达到8.7万亿元,占全国的6.5%、西部地区的30.3%。全国GDP年均增长5.4%,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国家水平。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双城经济圈五年来发展的最大亮点。到2024年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产业增加值达到6202.2亿元,年均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1.248亿元,年均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497428万元,年均增长6%。在经济因素的支撑下,人口老龄化效应将会显现。 2024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常住人口为985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成渝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经过2024年,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9.6%;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6.7万亿元,年均增长12.6%。 “双核”领导强化“双圈”联系 《报告》显示,近年来,川渝两省市强调成渝“双核”领导,加强“双圈”联系,统筹大中小城镇发展,形成大中小城镇发展新格局,到2024年底,经济总量 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产值将分别突破2.9万亿元、2.6万亿元,占成渝双城圈经济总量的34%、30%以上。在“双核”驱动下,至2024年底,已有9个城市其中,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的县(州)有36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县(市、区)有36个,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区(县)有26个。目前,川渝两地已共同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4万亿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圈工业增加值24230.1亿元,年均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5.8%。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川渝两省市也紧紧围绕加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加快提升内外部条件。加强对外交往,建设综合性对外开放枢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到2024年底,川渝地区铁路总运营里程将突破9700公里,高铁总里程将增至3300公里,川渝地区近5年货运总量突破7700万吨;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6个国家(地区)、548个港口。中欧班列(成都-重庆)覆盖欧亚120多个城市节点,运营列车总数超过36000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货物进出口总额1.7万亿元,年均增长6.9%。 《报告》显示,随着川渝两省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共享,两地人文感受更加明朗完整,高品质生活品质更加明朗完整。五年来,成渝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突破700万人。到2024年底,重庆、四川全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713元和34325元,年均增长分别为6.5%和6.8%。新渝报·重庆日报记者夏源总编辑:邓敏露发言请遵守新闻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