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事可做

日期:2025-11-08 09:43 浏览:

2024中国(重庆)—东盟物流行业合作会议现场。受访者供图第一眼卫视-华龙新闻(首席记者 陈美溪 冯珊)西部陆海新走廊正在崛起,重塑中国内陆开放新格局。但沿线国家陆路贸易单据、流程、法律术语的不一致,导致这条连接重庆与世界的通道遭遇“语言障碍”。重庆要改变土地交易政策,首先要解决“语言障碍”问题。近年来,重庆国际物流口岸服务协会以术语变革为突破口,通过统一跨境贸易术语、制定地方标准、推动国际政策对接,帮助通道从“实体互联”走向“规则融合”。 2024年中国(重庆)-爱琴海物流产业合作大会观点。受访者提供的图片减少“冲突”:统一术语让贸易更顺畅o “说清楚、听清楚” 国际贸易规则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虽然有国际商会Incoterms术语,但跨境公路运输、国际铁路运输等陆路贸易场景缺乏专业、精准的标准术语,导致企业沟通成本高、潜在风险高、容易产生误解。在这种情况下,术语的统一很重要。重庆国际物流口岸服务协会秘书长蒋小兵打了个比方:以前用重庆话谈生意,对方听不懂。如今,重庆正通过推动陆上新走廊土地贸易规则变革来补强术语短板,这就像在国际贸易的“普通话”上加了一本“方言词典”,让陆上贸易规则能够“说清楚”、“讲清楚”。d 全球产业链可以“理解”。蒋小兵说:“简单来说,术语统一后,中外企业可以更好地签订合同、验货、记账,可以促进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潜在风险。” 2024年11月,该组织在“中国(重庆)-爱琴海物流产业合作大会”上发布了《跨境道路运输领域土地贸易法律研究成果》,这是此次发布的首批5组21个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贸易创新术语,涵盖了车辆选择(t)、线路规划(A)、运营模式(O)、O)、(H)、等,简称“Taobh”系列,其中跨境贸易“车辆配置规则”可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新陆路建设等领域。国际贸易合同。受访者提供的用于制定 mga 基准的图像:填写保单区间内的当地标准。在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一批发往越南的电子产品正在搭乘西部陆海通道跨境公路班车运输。过去,外贸公司需要与海外客户、货代、海关、银行打交道,处理不同的术语系统,费时费力。如今,统一术语的国际公路货物运单有望实现合同签订、货物验放、融资结算“一张单”。蒋小兵指出,过去国际贸易规则主要围绕海运设计,海单被普遍认定为货物所有权凭证。但国际公路货物运单目前只是一种运输单据,不能享受b交易灵活、“产权证”兑现的好处,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转移。带来困难。于是,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组织提出了通过新的陆路走廊打造跨境运输“统一提单之路”的目标。今年3月,协会牵头的“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贸易术语”与“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货物运输术语”融合启动会暨首届专家研讨会在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公室召开。这两项标准首次明确了“一箱到底”、“车辆货物静态交接”、“跨境公路货运提单”等陆路贸易术语,为新陆路走廊跨境公路贸易及相应公路运输提供了规则依据。和多式联运。此前,协会专家团队用了半年时间对广西凭祥、云南磨憨等边境口岸进行了深入调研,研究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CBTA)和欧盟跨境公路规则,提出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附加条款”的创新模式。例如,在传统国际贸易术语“DDU”(未完税交货)的基础上增加“hus”(卡车和货物的静态交接规则),进一步明确了跨境公路贸易中货物交付的详细要求和责任划分。招商:透明政策激活渠道。经济政策越明确,贸易就越活跃。 2024年6月,重庆国际物流口岸服务协会牵头建立全国一级省级仓库,联合12家龙头企业资源,打造综合物流口岸服务协会。海外仓网络覆盖东盟、中亚、北美、欧洲,并牵头制定重庆地方标准《公共海外仓分类及协助具体》,进一步推动标识减少15%。今年6月21日,首趟“东盟快车”班列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经重庆中转至东盟国家,实现中欧铁路与陆海新通道的无缝衔接; 7月10日,重庆公布共建陆上新走廊项目36个,总投资超700亿元; 7月25日,“千里青州”货运班轮启航,同时开通重庆4条试点航线……此外,组织秉承“规则创新”的服务理念,帮助香蕉区、南川区融合区县特色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跨境公路穿梭+规则创新”、“绿色产品+跨境公路贸易”。相关成果入选《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典型城市案例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物运输量达到15.46万标箱,货值283.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22%。车水马龙的背后,是我市不断变化的政策吸引全球产业链的“磁吸效应”。重庆国际物流口岸服务协会牵头推出的“内陆版陆上贸易规则”系列不仅显着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也提升了我国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庆样本”。主编:邵宇乌生。发言时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