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实际上就是“结冰”。为了抵御“悬崖般

日期:2025-10-23 09:42 浏览: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1242038046539642097 toc_style_id = feeds_default track_id = 8dc3c155-0b23-4e1d-868f-b508a19d1780_782801660260 share_to = 微信 有一种冷叫:“早上出门忘记穿长裤了”;有人惊慌失措地叫喊:“我翻遍了衣柜,也没有找到厚衣服”;还有一种解释叫“只有冷风来了,你才知道提前保暖”。连日来,冷空气持续发力,全国多地出现降温“高原”。中央气象台预计,25日至26日,新一轮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主要影响北方地区,将给北方多地带来4℃至6℃降温,局地降温8℃左右。赶紧收藏降温防护指南,穿好保暖,不遭寒流。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按照“洋葱穿法”穿衣,有助于增强应对重感冒的能力。内层(排汗层):穿着具有良好排汗性能的贴身衣物,如纯棉、莫代尔或优质美利奴羊毛面料。保持皮肤干燥是关键。出汗后,纯棉内衣容易湿冷,户外活动时需要注意。 · 中层(保暖层):穿一件可以锁住热量的衣服,如羊毛衫、羊毛衫或薄夹克,主要负责保暖的任务。 ·外层(防风层):套上冲锋衣、防水冲锋衣或厚冲锋衣,防止冷空气侵入,立即加倍保暖效果。漏风的主要部位是头、颈、腰、脚踝等“脆弱易受影响的部位”。必须加强防护,防止漏气。 · 头及尾部ck:戴帽子或围巾,因为身体的大部分热量都会从帽子或围巾中散失。 · 脚:“寒从脚开始”。穿厚袜子和保暖鞋。晚上可以用温水泡脚,以驱寒。 ·腰腹部:怕冷的朋友可以额外加件背心或背心,保护腰腹部,保持全身温暖。成人和儿童不宜穿太多衣服。成人和儿童的新陈代谢都很慢。过度包裹会导致出汗并增加感冒的风险。建议穿比成人薄的衣服,合适的标准应该是手脚不冷、背部不出汗。有一些方法可以通过室内供暖安全地过冬。你必须小心。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尘封已久的各种“取暖神器”也被释放出来“救急”。看似温馨舒适的场景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险。谨防碳单氧化物中毒 △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图片来源:浙江消防 一氧化碳是冬季供暖的“隐形杀手”。无色无味,0.04%浓度即可引起中毒。在封闭环境下燃煤取暖、使用燃气热水器等都属于高风险场景。 · 预防:通风是关键。使用煤炉或炭火取暖时,应留门窗缝隙通风。严禁在密闭房间内吃火锅、烧烤。燃气热水器、壁挂炉必须定期检查管道,防止漏气;使用时要保证通风良好,不要使用直排式热水器。汽车停放在车库或密闭空间时,不要长时间打开空调。即使有缝隙,也有中毒的风险。 · 急救:牢记“三步走”。当发现有人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皮肤樱桃红等中毒症状时。 2、转移及保暖: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但避免剧烈活动。 3.立即就医:无论症状严重程度,立即拨打120。即使患者清醒,也需要就医,避免迟发性神经损伤。加热电器时要注意避免火灾。电暖器、电热毯、暖手宝是冬季最常用的取暖设备。但使用不当很容易引发火灾。电暖器:保持“一米安全距离”。电热管的加热温度可高达512.3℃,3秒即可点燃卫生纸,1分钟即可烧穿毛巾。一定要远离窗帘、沙发和其他易燃物品。这是禁止的用于覆盖物体或烘烤衣服或食物,并且不能用于烧烤 - 滴下的油脂会立即产生火花。电热毯:“睡前加热,睡觉时关掉电源。”严禁折叠使用、紧贴身体或整晚开机使用。应在其上铺一层床单以隔绝高温。长时间放置后首次使用时,应通电半小时,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切勿用水清洗或冲洗。暖手宝:结束“充电即用”。充电时如发现鼓包、漏液或温度异常,请立即停止使用;充电完成后,必须拔掉插头再进行处理,以免发生爆炸危险。饮食和调理可以从内部改变热量。俗话说“穿厚衣服不如吃热饭”。面对冷空气,合理饮食选择也能助你一臂之力从内部看你自己。多吃“热性、高蛋白”的食物。想要长期预防感冒,高蛋白食物必不可少。羊肉是最经典的暖身选择。羊肉中加入葱、姜去膻味,再与萝卜一起炖,温补作用明显。如果你喜欢素食,也可以多吃豆腐。豆腐中的维生素B2是一种可以减少人体耗氧量的物质,有利于减少体内热量散失,从而预防感冒。喝热水来温暖身体。不要喝刚烧开的水。最好冷却至40至50摄氏度时饮用,以免刺激食道。还可以泡一些生姜、红枣茶、桂圆、枸杞茶,帮助身体祛寒暖身。但容易生气的人则应少用龙眼。特别提示:喝酒不会让人发热。有些人认为喝酒可以强身健体预防感冒。这是因为酒精会扩张血管,让你暂时感觉好一点,但随后它会让你很快失去热量,感觉更冷。所以不要靠喝酒来预防感冒!主编:陈霞 发言时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